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5年10月28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新闻综合 兵地双城记 携手打造玉米制种“黄金谷” 西部大事 腾冲:西南边疆的璀璨明珠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腾冲:西南边疆的璀璨明珠

■文/腾冲市人民政府

在彩云之南的西部边陲,有一座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城市——腾冲,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山水相依的绿美之城

腾冲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部,东与隆阳区相连,南与龙陵县、梁河县接壤,西与盈江县、缅甸毗连,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50公里。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了一个以腾冲盆地为中心的地形格局,龙川江、大盈江、槟榔江3条主河流经全境。

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7.23%,年平均气温15.1℃,降雨量1531毫米,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3827个,被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高黎贡山更是被称为“世界物种基因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圈”。

岁月沉淀的千年古城

腾冲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活。西汉时属益州郡,东汉属永昌郡,隋唐置羁縻州,元至元十四年改为腾冲府。明洪武十五年隶云南布政司,建文二年改腾冲守御千户所隶金齿司,正统十年改腾冲军民指挥使司。清康熙二十六年置腾越州,嘉庆二十五年改腾越直隶厅,道光二年改腾越厅。民国元年改腾冲府,1913年设县,2015年8月改设为腾冲市。

文化底蕴:多元交融的边地风情

侨乡文化:腾冲籍在外华侨华人达32.5万人,分布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和顺古镇作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独特的侨乡文化在这里孕育发展,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丰富的侨史故事,都见证了腾冲与世界的交流融合。

民族文化:腾冲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4个少数民族,共6.2万人。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等,民族风情浓郁。

抗战文化:腾冲是一座英雄之城,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将士与腾冲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等,成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

非遗文化:腾冲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33项,如腾冲皮影、腾冲玉雕等,这些非遗项目承载着腾冲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展现了腾冲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火山热海:腾冲是世界罕见且最典型的火山地热并存区,99座火山雄峙苍穹,被称为“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88处温泉喷珠溅玉,素有“一泓热海”“中国温泉之都”的美誉,其中热海大滚锅水温高达96.6℃,气势磅礴。

和顺古镇:和顺古镇依山傍水、环山而建,绵延数里,聚落着寺院、道观、祠堂和众多小巷,以及100多幢清代宅院。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约,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东南亚风情。

江东银杏村:江东银杏村被誉为“中国银杏第一村”,每到深秋,村中的银杏树金黄一片,宛如童话世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拍照。

活力四射的开放之城

旅游产业:腾冲是首批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2024年接待游客2162.5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8.43亿元,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特色农业:腾冲的烤烟、粮食、油菜籽等传统农业产业优势明显,同时,红花油茶、银杏等特色农业也发展迅速,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外向型经济:腾冲拥有猴桥口岸这一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昆明至腾冲至猴桥口岸已实现全程高速化,驼峰机场于2009年通航,是云南首家百万级以上的县级机场,便捷的交通条件促进了腾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023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14.48亿元。

实至名归的幸福之城

腾冲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29项国家级荣誉,以及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等19项省级荣誉,成为了一座令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版权单位:西部时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备案号:京ICP备202404217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