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撰稿人 张海燕整理报道
2024年7月29日,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退役军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广大退役军人永葆革命军人本色,坚定信念,爱国奉献,奋发有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总书记对退役军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一周年之际,西部各地退役军人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退役不褪色,在新的战场奋斗拼搏出新的荣光、书写着退役军人永远的忠诚。
红色传承
贵州安顺西秀区:红色文化进校园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近日走进云峰中学开展退役军人进校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戎耀西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与同学们相聚一堂,通过分享军旅故事、展示军事技能等环节,共上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课堂上,来自西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严冬阳给学生们作了题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讲座。随后,“戎耀西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员为大家演示了枪械操作技巧,并邀请学生上台体验。初次接触模拟装备的学生们既紧张又兴奋,在教官的指导下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
当天活动还特别设置了“微心愿”圆梦环节,“戎耀西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为38名青少年儿童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点亮了孩子们的梦想。同时,来自工商银行安顺建设路支行的工作人员,还为学生们捐赠了篮球、足球、跳绳等体育用品。
学生们纷纷感叹,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立志要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奋斗。活动还邀请到退休民警黄萍,通过谈心谈话活动,为青少年解答成长困惑,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广西贵港覃塘区:让英烈形象在孩子们心中鲜活起来
为厚植少年儿童爱党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5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走进石卡镇西山村小学,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血脉”为主题的大课堂活动,为孩子们送上一份意义非凡的节日礼物。
活动邀请退役军人代表黄国正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的“军营体验课”。他深情讲述了部队严谨有序的生活,在晨曦中闻号而起,日间刻苦训练、勤奋学习,夜晚总结反思。他以亲身经历勉励在场学子:“珍惜宝贵时光,勤锻炼、苦读书,练就过硬本领,强健自身体魄,未来方能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真挚的话语和榜样的力量深深感染了孩子们,他们坐姿端正,全神贯注,眼神中充满了对军人的尊崇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宣讲员杨新晓向同学们介绍了本地革命先烈黄彰的英雄事迹,从他的成长背景到投身革命的坚定抉择,从英勇战斗的壮举到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让革命先烈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鲜活起来。为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感,活动还设置了知识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抢答关于革命历史、英雄人物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主题大课堂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份充满力量的儿童节礼物。引导孩子们在缅怀先烈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国的种子,激励他们传承红色血脉,努力学习,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下一步,覃塘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持续深化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志愿服务
云南丽江:成立首支退役军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
7月4日上午,云南省丽江市退役军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在丽江市古城区开南街道举行。
丽江市以古城区开南街道为试点,组建全市退役军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将退役军人党员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作风优势转化为服务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信息员、宣传员、稳控员、服务员、监督员的作用,推动退役军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助力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下一步,丽江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持续扩大退役军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品牌的社会效应,逐步在全市铺开退役军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工作,为退役军人融入社会治理、服务发展大局构建专业化支撑平台,为全市经济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实践贡献退役军人力量。
甘肃肃南:成立拥军和退役军人应急保障志愿服务队
近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拥军和退役军人应急保障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在红湾社区举行,标志着该县拥军优属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县人武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红湾寺镇相关同志及退役军人代表参加仪式。
据了解,肃南县拥军和退役军人应急保障志愿服务队由县机关事务局、红湾寺镇爱心人士组成,以退役军人为主。服务队将围绕应急救援、关爱军属、政策宣传、权益维护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为军人家庭在遇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时提供及时援助;利用春节、“八一”等节日,走访慰问军人军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拥军优属政策,营造浓厚拥军氛围。
陕西泾阳: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时代担当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积极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诠释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责任担当,成为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泾阳作为八路军改编的重要所在地,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和拥军优属传统。在此基础上成立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队伍建设的核心,推选优秀老复员军人担任大队长,凭借其丰富阅历和坚定信仰为队伍指明方向;推选军创企业领头人担任区域负责人,发挥组织协调与资源整合优势,成功搭建起高效运行的志愿服务体系,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已有100余人加入志愿服务队。
为提升队员综合素质与服务能力,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队员参与党的理论、志愿服务技能、应急救援知识、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学习培训达20余场次。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凝聚队伍战斗力,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立足县域实际需求,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义务巡逻、公益活动和大型活动保障工作。队员们穿梭于大街小巷维护治安,为弱势群体送去温暖,在文化节、体育赛事等活动中提供秩序维护与引导服务,有效提升了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和归属感,为泾阳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贡献力量。三年来,志愿服务队参加防汛防火、生态治理、平安巡逻、马拉松赛事等志愿服务活动达200余场次。
重庆巫山: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重庆市巫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市政广场开展“护国家安全 退役不褪色”普法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与退役军人志愿者向过往群众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等宣传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深刻内涵、重点内容,讲解公民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应履行的义务。同时,还向大家详细介绍退役军人安置就业、教育培训、拥军优抚、褒扬纪念、服务保障等相关政策法规,营造“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浓厚氛围。
贵州台江:退役军人热情服务“村BA”
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村BA”赛场上,跃动着一群退役军人的身影,他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在赛场外做好服务保障,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战场上展示退役军人新风采。
赛事火爆时,这里能涌入2万余名观众。面对骤增的客流压力,“永戎”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邰征带领全队35名队员主动补位。
安保压力最大时,队员们轮班值守,从早晨8点忙至深夜24点,他们是“村BA”赛事的“护航者”:协助游客停车,帮摆摊的村民搬运货品,耐心解释安检要求,为口渴的观众送水,提醒观众不要随意在场上抛掷物品……
据统计,2024年台江县游客量突破400万人次,同比增长32%。在这里,篮球早已超越运动本身,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乡村与世界的纽带,而退役军人正用军人的坚韧与智慧,在这片热土上续写着永不退役的荣光。
甘肃方舟:八年坚守护“兰马”
5月25日,随着最后一名选手冲过终点线,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在这场体育盛会背后,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守护者——以退役军人为骨干力量的甘肃方舟救援志愿服务队与甘肃省红十字方舟应急救援队等志愿力量精诚合作,连续八年并肩作战,凭借专业高效的服务为赛事筑牢安全防线,再次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25日凌晨2时30分许,城市还在沉睡,星光还挂在天际,甘肃方舟组织了185名志愿者整装集结。值得一提的是,这185人中,有50多人是退役军人。他们迎着星光奔赴兰马赛道的各个点位。这些退役军人曾经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挥洒热血,如今又在马拉松赛场续写担当。从破晓时分的期待,到夕阳西下的坚守,他们在13个小时里全神贯注地关注着赛道上的每一个动态。
赛程中,运动损伤情况时有发生。志愿者们迅速响应,凭借专业的急救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功处置了数十起运动损伤。他们与120急救人员紧密配合,做到了无缝衔接。其中,有2名伤员在他们的努力下,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并被顺利转运至医院,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贵州:退役军人参与志愿服务逾百万人次
近年来,贵州省构建“1+N”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体系,通过“日常服务+应急响应”双轨运行的方式,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基层治理、应急救援、生态保护等领域发挥生力军作用。据统计,2022年至2024年,贵州退役军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7.7万余次,101.9万余人次参与。
贵州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制度化,出台《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实施细则》等5项政策,整合军地12个部门资源,构建起“日常服务+应急响应”模式,形成了“省级指导、市级统筹、县级主抓、乡村主做”的工作格局。
贵州积极打造“崇军黔行·戎归增辉”品牌,因地制宜组建六盘水“凉都兵先锋”、安顺“集结号”等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其中有30支队伍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关心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同时,还结合退役军人专业特长,组建国防教育、法律、文化文艺等志愿服务队,开展应急救护、心理疏导等专业培训,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并建立“星级评定+荣誉激励”制度。
护航高考
甘肃:退役军人用心用情护航高考
据统计,2025年高考期间,甘肃省各地有上千名退役军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以“老兵护航”为名,在陇原大地书写下“退役不褪色”的动人篇章。他们中,有连续7年参与送考的“老兵车神”,有凌晨4点就位疏导交通的“铁人卫士”,也有为考生准备文具时轻声说“别怕”的“暖心大叔”——这些老兵的身影,为本次高考写下了动人注脚。
酒泉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合多部门开展护航行动。肃州区霍将军校退役军人教官组建红旗轿车爱心送考车队,为行动不便、住址偏远及家庭困难考生提供“一对一” 专属接送服务,全区42名退役军人出租车司机参与爱心送考。瓜州县40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出动40辆爱心助考车,还设置2个爱心助考驿站。玉门市铁人救援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每日早上6点到达考点,配合交警疏导交通,设立“应急助考驿站”,护考期间疏导车辆2300余辆次,紧急送考17起。甘南州宏海驾校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共出动76台次车辆,护送2000余名考生。
天水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携手天水红旗车友会,组织30辆送考车,接送63名考生,并在考点设立4个爱心服务点,提供矿泉水、防暑药品等物资。甘谷县20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为考生提供免费接送等服务,送考车辆统一标识,同时老兵志愿者还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并加强培训。兰州新区“陇原先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采用“预约接送”“考点驻点”“流动应急”的模式,针对偏远区域考生组建“一对一专车保障组”,同时在考点外设立“老兵服务驿站”为考生提供应急文具。共出动送考车86辆,服务考生及家长1440人次。
以退役军人为骨干的甘肃方舟救援志愿服务队已连续7年助考,今年300余名志愿者分赴各考点。省队27名志愿者提供“一对一”预约接送,完成31人次精准护送;成县队设置考点应急服务站,救治中暑家长;礼县队的60名志愿者为家长送上120箱矿泉水;张掖队搭建“青年志愿服务站”;天水队全程接送考生;陇南队发放矿泉水,护送迟到或行动不便学生。
陕西西安新城区:护航高考显担当
六月的城市,蝉鸣声声,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万千学子和家庭的心。在高考考点周边,新城区一抹抹沉稳的“迷彩绿”悄然融入人流——他们是退役军人志愿者。褪去戎装,不改本色,他们以无声的行动、务实的作风,为莘莘学子织起一道道坚实的保障网,助力高考平稳、顺利。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润物无声的奉献。考场外,那一道道沉稳的“迷彩绿”,是秩序维护者,是道路疏通员,是后勤保障兵。他们以军人特有的责任感、纪律性和执行力,在高考这场人生大考的后方,倾力守护,默默付出。那些摆放整齐的单车、那驿站里递上的一瓶水、一句鼓励……都是退役军人志愿者对为人民服务宗旨最朴实的践行。
戎装虽卸,守护之心未变。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脱下的是军装,留下的是担当。这份来自老兵的守护,为青春梦想的起航,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安心与温暖,也向社会传递着永不褪色的正能量。
青海:退役不褪色 助力高考行
6月7日,高考拉开帷幕。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联动多部门构建公益护航体系,195名退役军人志愿者依托23处爱心服务点与爱心车队,形成“交通疏导—秩序维护—应急服务”全链条保障,以军人担当为高考筑就温暖防线。
高考期间,西宁市10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80余名退役军人联合所辖社区,在西宁市第十一中学等考点开展“一站式”助考服务,为考生及家长提供雨伞、热水等物资,引导考生出入考场,同步开展小区巡逻与突发问题处置;针对困难家庭考生,定制“爱心送考”专线,在考点设立志愿服务站,配套医疗、休息区等公益服务。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退役军人志愿者开展禁噪宣传与心理疏导,为考生助力。海西州德令哈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以“静音护考”为重点,深入居民区、商铺发放《禁噪倡议书》,在考点周边设立服务点,提供饮用水、纸巾等物资,并创新开设心理咨询点,邀请退役心理专家通过一对一疏导缓解考生及家长焦虑情绪,将公益服务延伸至心理健康领域。
海南藏族自治州组织78名退役军人志愿者通过6个服务点,引导考生有序出入场,配送矿泉水,配合参与考点周边秩序维护,管控噪声污染,形成“一县一特色”的公益服务矩阵。
海北藏族自治州爱心车队打造公益品牌,与宝山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组建免费送考车队,考生凭准考证可乘坐“爱心车”;门源回族自治县雪豹应急救援队连续6年出动6辆送考车,退役军人席宝平经营的餐厅为200余名考生提供免费午餐;海晏县5辆送考车累计服务考生超万人次。
果洛藏族自治州高原助考凸显地域关怀。玛沁县“助考爱心驿站”配备休息区、饮用水、雨伞及瓶装氧气,针对高原气候特点优化服务细节;爱心送考车提供“点对点”免费接送,确保考生便捷赴考,将公益服务与地域需求深度结合。
曾经戎装卫家国,今朝护航学子梦。参与助力高考活动的退役军人以军人作风完成交通疏导、禁噪宣传等任务,以志愿者热忱传递温暖,既延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以实际行动诠释“退役不褪色”的社会担当。正如志愿者所言:“让每个拼搏的身影背后,都有‘最可爱的人’全力守护。”
抢险救灾
广西岑溪: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近日,台风“蝴蝶”袭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遭遇持续强降雨,多地出现内涝、塌方等灾害险情。岑溪市退役军人闻“风”而动、向“险”而行,深入社区、村镇,转移群众、加固堤坝、清理路障、排除险情、助力农业恢复,全力以赴助力防风抢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岑溪市安平镇,台风带来的风雨渐强,低洼地带和近山区域险情初显。退役军人潘文、梁东华迅速响应,主动请缨,积极配合当地干部深入一线,顶着风雨挨家挨户排查,精准识别风险,耐心劝导并全力协助处于危险区域的群众及时转移,为守护群众生命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岑溪市梨木镇平田村,台风过境后一片狼藉,村敬老院因泥水倒灌、淤泥堆积,严重影响了老人生活和院区环境。退役军人、平田村第一书记莫永华在了解灾情后,立即带领村干部拿起铁锹、水桶投入清淤工作。他们泥浆满身、汗水浸透衣衫,却毫无怨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为老人恢复干净整洁的“敬老家园”。
清淤工作尚未结束,村道塌方导致交通中断的险情接踵而至。面对堆积如山的土石,莫永华等退役军人挺身而出,带头挥汗清理,并主动协调联系大型机械支援。他们与村干部、施工人员争分夺秒、并肩奋战,直至6月16日深夜最后一块巨石成功移除,受阻道路终于恢复畅通。
在这场抗击台风的战斗中,岑溪市180多名退役军人始终冲锋在前,“迷彩绿”与“志愿红”交相辉映。从安平镇转移群众、归义镇勇救被困老人,到梨木镇平田村清淤敬老院、抢通塌方道路,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群众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行动。他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践行了“退役不褪色,为民守平安”的庄重承诺,成为救灾复产一线最亮丽的风景和最值得信赖的力量。
广西桂林:枕戈待旦筑造防汛迷彩防线
近日,连日的强降雨导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河流水位上涨,五通镇退役军人闻汛而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下,121名退役军人踊跃报名参加防洪应急队,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防汛迷彩防线。
在五通镇上祥村委蒋村岭,由于水位激增,被雨水冲下的树枝、杂草及生活垃圾拥堵在桥洞上方的水面。在“兵委员”唐冬福的带领下,上祥村6名退役军人积极投身河道清淤疏通工作。
河道清淤现场,退役军人干得热火朝天,不时听到“一二三”“一二三”……的口号声。只见退役军人唐志勇身着军人训练服,手握3米长的树干直插在桥洞中央,阻挡水面杂草灌木流向桥洞。其余几名退役军人和村民配合默契、动作迅速,有的利用手中工具将杂草灌木清理到河岸滩上,有的通过家里的三轮车将捞上来的垃圾逐车拉到垃圾清运点。
虽然汗水打湿了头发、身上沾满了泥浆,但大家始终保持着笑容,直到清淤结束。看着清理后的河道恢复了往日的清澈与美丽。唐志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穿上这身‘橄榄绿’,干活格外有劲,我在为我的家乡做事,累也是应该的。”
五通镇蓬莱村委坐落在半山腰,连日的降雨使得村子面临严峻的考验。为此,“兵支书”肖峰带领村委干部24小时值班巡查,对河道、道路、山体、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不间断巡查。肖峰在雨中撑伞巡查,指挥村干部将灌木杂草清理至指定堆放点,在蓬莱村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据了解,临桂区五通镇现有退役军人937人。近年来,广大退役军人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森林防火、防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他们用忠诚与担当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良好精神风貌,为家乡的平安建设贡献退役军人力量。
社会公益
为弘扬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精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组织退役军人参加“献血传递希望 携手挽救生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退役军人以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据统计,本次活动退役军人累计献血量达4000毫升。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退役军人志愿者始终是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未来将继续搭建平台,鼓励更多退役军人在志愿服务、应急救援等领域发光发热。
重庆市合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退役军人参与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众多退役军人踊跃响应,以实际行动展现退役军人担当与奉献精神。
参加此次无偿献血公益活动的退役军人,既有退役多年的老同志,也有今年刚刚退役的“小年轻”,其中许多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大家纷纷表示,无偿献血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今后将广泛宣传带动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奉献爱心、汇聚力量,传递红色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