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5年7月18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新闻●综合 见证多元文化交融   “西夏陵”走向世界 成都、西安成为入境外国人热门打卡城市 西部大事 西岭千秋雪 大邑万象新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见证多元文化交融 “西夏陵”走向世界

■文/王 涛

晨光中,西夏陵景区游人如织。晨露未尽,许多游客早早便来到贺兰山下的西夏陵景区,一睹走向世界舞台的新星风采。当地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呈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西夏陵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西夏陵”申遗咨询团队负责人陈同滨说,西夏陵的空间布局、设计理念和建筑形制承袭了唐宋陵寝制度,又融入佛教信仰与党项习俗,形成了特殊的信仰与丧葬传统。西夏陵展现出党项人既善于学习又坚持创新的特点,由此形成不同地区之间经由交往交流而产生的多元文化交融特征。相较于同期中国境内宋、辽、金等政权陵寝,西夏陵寝制度经由学习和创新形成的独特魅力,可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相较于东亚同类世界遗产,西夏陵填补了时间、区域、族群上的空缺;相较于全球其他遗产,西夏陵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制与风格,彰显出多元文化融合方面的不可替代价值,这也正是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是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文明特征的直接见证。

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杜建录激动地说:“‘西夏陵’申遗成功,不仅仅是中国世界遗产数量的增加,更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一种具有典型性的交往交流交融意义类型的增加。西夏陵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窗口,这也赋予我们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从世界遗产起笔,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智慧与力量。”

坚定守护中华文明瑰宝

“这一天,我们等待了14年!”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主任熊军说。

西夏陵与贺兰山形成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并因我国长期的文物、生态保护实践得以延续至今。

据了解,西夏陵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2年宁夏文物部门经过调查确认贺兰山东麓的大型墓葬群为西夏陵。此后,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西夏陵初步考古研究保护工作陆续展开,共经历了遗址发现、重点保护、全面提速、提质升级4个阶段。

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西夏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认为西夏陵文物保护法律体系、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土遗址保护实践与科研,为保护该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西夏陵是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特殊物证,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彭向前表示,“西夏陵”申遗成功,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的历史逻辑认识。对西夏陵的认识和定位要与时俱进,不仅要站在考古的角度上深入挖掘西夏陵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内涵,更要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上,把西夏陵视作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重要载体。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西夏陵”申遗成功的喜讯从法国巴黎传来,整个宁夏人的朋友圈沸腾了。“我有幸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现场见证西夏陵申遗成功。作为旅游人,我对西夏陵未来的保护与发展充满信心。”宁夏光大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周明说。

银川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帅说,作为西夏陵景区的运营方,集团将以此次“西夏陵”申遗成功为契机,在不断打造新场景、创新沉浸式体验、整合产品线路、强化市场营销、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下功夫,联动区内及周边知名景区共同打造“西夏—贺兰山—黄河”文化探秘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为银川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多作贡献。

宁夏大学丝路宁夏文创中心围绕西夏陵已经开发了几百种特色文创产品,获得了150多种设计专利,部分产品在西夏陵景区研学中心、文创中心进行展示销售。

杜建录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要带动更多可触碰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持续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串珠成链,在宁夏大地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图景,让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绽放时代芳华。

“站在历史的维度,西夏陵是一个不断被认识、被讲述的过程,申遗成功后,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命题下,西夏陵成为涵养多元认同、凝聚民族精神、启迪文明对话的宝贵资源。同时,‘西夏陵’申遗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宁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为产业发展尤其是促进贺兰山东麓文旅融合发展带来契机、注入活力。”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西夏研究》副主编张玉海说。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保护第一,全面推进西夏陵保护传承与展示利用,推动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持续实施遗产本体保护加固、深化文物考古学术研究、强化保护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完善遗产价值展示阐释体系、健全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机制,推出以西夏陵为核心的文化旅游线路产品,进一步加大营销推广力度,助力宁夏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版权单位:西部时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备案号:京ICP备202404217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