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5年2月1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头版 习近平对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山体滑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千方百计搜救失联人员 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李强作出批示 刘国中赶赴四川宜宾山体滑坡灾害现场指导搜救处置工作时强调 全力搜救失联人员  严密防范次生灾害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搜救全力以赴 安置保障细致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创新、苦干实干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本领、担当作为、争创佳绩 新疆:正在崛起的“西部粮仓”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疆:正在崛起的“西部粮仓”

新疆作为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拥有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传统印象中,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脆弱。然而,过去三年里,新疆的粮食种植面积却累计增加了882.5万亩,占全国增量的34.8%;粮食产量累计增加量更是超百亿斤,占全国增量的25.1%,成为全国粮食产能增量最多的省区。

“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念兹在兹,心怀牵挂。2022年7月,在新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兵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条件好,在粮棉油、果蔬生产等方面优势明显,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近年来,新疆牢牢把握自己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新疆农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遥远的祖国西北角正在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万顷良田屯边疆

一场寒潮袭来,天山南北千里皆白。广袤的麦田也披上了银装,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2024年,新疆粮食总产466亿斤,位居全国第十三位,粮食单产524.8公斤/亩,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0公斤,位居全国第一;粮食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202.9万亩,占全国增量的38.6%,增量居全国第一。

“2025年新疆力争粮食产量再增加10亿斤。”2025年1月召开的新疆两会上,新疆农业部门再次提出粮食生产新目标。

新疆粮食持续高产丰收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来自一望无际的原野上。

新疆土地辽阔,耕地面积约1.06亿亩,在全国排名第五位,人均耕地面积超过4亩,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里拥有充足的光照时间、较大的昼夜温差等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以玉米生产为例,由于新疆光照充足、气候干燥,部分地区玉米株数可以达到8500株,产量潜力巨大。“在新疆投资建设一亩高标准农田,其产量相当于其他省份的两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晶说。

良田展新姿,边疆仓廪实。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当地百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基地亩均产量达到1164.7公斤,实现了百万亩吨粮田建设达到吨粮水平。在阿勒泰地区,2024年小麦平均单产412公斤,比2023年小麦平均单产提高31公斤,地区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一张张粮食成绩单,满是沉甸甸的丰收硕果。“‘中国碗’里的‘新疆粮’正越来越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谢映周说。

智慧科技“种”农田

北疆喜报!在伊犁,2024年小麦百亩、千亩、万亩单产分别创造795.8公斤、756.2公斤、720.4公斤的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

“在作物最需要水肥的时候进行精准施肥,作物产量还会有明显提升。”李晶告诉笔者,伊犁州玉米亩均产量大幅提升,除了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密植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广普及功不可没。“在应用一系列高水平种植技术后,新疆部分地区农作物仍有大幅增产的空间。”李晶说。

近年来,新疆通过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干播湿出等先进技术以及智慧农业等先进模式,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使农户从依靠经验种地逐步迈向科学高效种地。

走进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的数字农业控制中心,一张大屏动态展示着1.2万亩示范农田的生产全貌,种植作物情况、病虫害风险、设备运行情况等信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下转2版)

(上接1版)

“通过布设在田间地头的智能水肥一体机、电动球阀等各类智能设备,农忙时节我们可以编织起一张看不见的‘数据网’,借助数据监测,地里可以最大程度实现少人化作业。”玛纳斯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吕晓庆说。

从流汗“望天收”到省力“稳丰收”,智慧农技应用是关键。

高产示范创建、智慧农业试点、探索现代设施农业……如今,行走在天山南北的广阔田野中,经常能看见太阳能板、传感器、智能电动阀、飞防植保无人机等新兴农业装备设备,新疆各地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推广范围不断扩大。

智慧科技“种”进农田,重塑新疆农业的未来。新疆农业部门介绍,2025年,新疆将持续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拓展供水模式,大力推广现代农业节水技术,提高制种能力和质量水平,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研发推广,发展智慧农业,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守护舌尖上的“新疆品质”

地处祖国西北,严寒漫长的冬季让新疆农产品极少受到病虫害困扰,粮食品质位列全国前列。2024年新疆小麦食品安全指标合格率100%,一等小麦占比达96%,小麦平均容重815g/L,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粮食消费需求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升级。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确保中国碗里装更多中国粮,而且要装更多中国优质粮,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维护种粮农户收益,提升粮食质量,新疆组建了小麦、玉米等产业技术体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品种+专家团队”包联指导制度,形成产学研、财政金融科技于一体的粮食生产保障机制。近年来,新疆每年都会分作物、分区域发布主导品种,引导农户种植优良品种。2024年,新疆发布了26个小麦、33个玉米主导品种,从源头解决粮食增产和质量的“芯片”问题。

在粮食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环节,越来越多新疆农户、企业开始向绿色健康无污染的高端方向发力。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腰站子村,当地按照“全域绿色、部分有机”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以有机农产品深加工为纽带,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3年,新疆正式发布《自治区粮油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进一步加快粮油产业集群建设,预计到2025年年底,粮油产业集群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大力提升粮油精深加工和主食加工水平、提升园区集聚发展能力、健全完善粮油仓储物流体系……新疆正从原料生产、企业培育、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等维度同时发力,推进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持续提升优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水平,引领粮油产业发展迈向更高端。“新疆好粮油”金字招牌持续擦亮,守护舌尖上安全的“新疆品质”正在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舞台。 (李自良 苟立锋 初 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西部时报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京ICP备:2023038082号